欢迎来到马鞍山市安全生产协会网站!

矿山事故及预防知识讲座

发布时间:  2013-06-08   作者:     访问量:419 

 

     1.矿山事故的特点

  (1)矿山事故的主要特点

  ●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事故次数和伤亡人数所占相对密度大;

  ●有色金属、非金属矿采选业的事故次数和伤亡人数所占相对密度大且明显上升;

  ●发生非煤矿矿山事故的类型主要是坍塌、透水、冒顶片帮和物体打击;

  ●发生非煤矿矿山事故的地区较为集中等。

  (2)主要原因分析

  ●矿山企业作业场所条件差,特别是井工开采的矿山,作业地点受水、火、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和破碎顶板的威胁;地下作业阴暗潮湿、粉尘危害;开采技术复杂,生产环境多,工作场所不断移动,不安全因素多。

  ●矿山开采受地质条件和环境的制约,给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带来特殊困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小型矿山兴办,受财力和技术条件限制,多数为手工作业,抗灾能力低。

  ●矿山工人素质普遍较低,大批低文化的农民进入矿山,文化素质、技术水平低,工作岗位不稳定,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事故多的重要因素。

  ●矿山安全管理工作手段落后,经营和管理人员水平低,不能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

  2.顶板事故及预防

  (1)顶板事故的原因

  冒顶片帮事故,大多数为局部冒落及浮石引起的,而大片冒落及片帮事故相对较少,因此,对局部冒落及浮石的预防,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引发冒顶片帮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

  采矿方法不合理,采掘顺序、凿岩爆破、支架放顶等作业不妥当,是导致此类事故的重要原因。例如,某矿矿体顶板岩石松软、节理发达、断层裂隙较多,但过去采用了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加上采掘管理不当,结果形成了顶板暴露面积过大,所以冒顶事故经常发生。后来该矿改变了采矿方法,加强了顶板管理,冒顶事故就有了显著的减少。

  ●缺乏有效支护

  支护方式不当、不及时支护或缺少支架、支架的支撑力和顶板压力不相适应等是造成此类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例如,某矿采场顶板与底盘的走向断层相交形成了三角岩构造,对此本应选用木垛与支柱的联合支护方案,但只打了40多根立柱,结果顶板来压后,立柱大部分被压坏,发生了冒顶事故。

  一般在井巷掘进中,遇有岩石情况变坏,有断层破碎带时,如不及时加以支护,或支架数量不足,均易引起冒顶片帮事故。

  ●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

  在冒顶事故中,大部分属于局部冒落及浮石砸死或砸伤人员的事故。这些都是由于事先缺乏认真、全面的检查,疏忽大意等原因造成的。

  冒顶事故一般多发生于爆破后l~2h这段时间里。这是由于顶板受到爆炸波的冲击和震动而产生新的裂缝,或者使原有断层和裂缝增大,破坏了顶板的稳固。

  ●浮石处理操作不当

  浮石处理操作不当引起冒顶事故,大多数是因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地检查,没有掌握浮石情况而造成的。如撬前落后、撬左落右、撬小落大等。此外还有处理浮石时站立的位置不当、撬毛工的操作技术不熟练等原因。有的矿山曾发生过落下浮石砸死撬毛工的事故,其主要原因就是撬毛工缺乏操作知识,垂直站在浮石下面操作。

  ●地质矿床等自然条件不好

  如果矿岩为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所破坏形成。压碎带,或者由于节理、层理发达,裂缝多,再加上裂隙水的作用,破坏了顶板的稳定性,改变了工作面正常压力状况,因而容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对于回采工作面的地质构造不清楚,顶板的性质不清楚(有的有伪顶,有的无伪顶,还有的无直接顶只有老顶),容易造成冒顶事故。

  ●地压活动

  有些矿山没有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而对采空区及时进行处理,因而受到地压活动的危害,频繁引发冒顶事故。

  ●其他原因

  不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精神不集中,思想麻痹大意,发现险情不及时处理,工作面作业循环不正规,推进速度慢,爆破崩倒支架等,都容易引起冒顶片帮事故。

  (2)顶板事故前的预兆

  大多数情况下,在冒顶之前,由于压力的增大,顶板岩石开始下沉,使支架开始发出断裂声,而后逐渐折断。与此同时,还能听到顶板岩石发出“啪、啪”的破裂声。随着顶板岩石进一步破碎,在冒落前几秒钟,就会发现顶板掉落小碎石块,涌水量也逐渐增大,而后便开始冒落。

  顶板冒落之前,岩石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开始破坏的初期,其破碎的响声和频率都很低,常常在井下工作人员还没有听到之前,老鼠在洞里已经听到了。所以在井下岩层大破坏或大冒落之前,有时会看到老鼠“搬家”,甚至可以看到老鼠像受惊的野马,到处乱窜。

  所以在井下工作的人员,当听到或者看到上述冒顶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马上从危险区撤到安全地点。必须注意的是,有些顶板本来节理发育裂缝就较多,有可能发生突然冒落,而且在冒落前没有任何预兆。

  (3)顶板事故的预防

  要防止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程,从多方面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主要措施有:

  ●选用合理的采矿方法

  选择合理、安全的采选矿方法,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作业制度,是防止冒顶片帮事故的重要措施。

  ●搞好地质调查工作

  对于工作面推进地带的地质构造要调查清楚,通过危险地带时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加强工作面顶板的管理与支护和维护。

  为了防止掘进工作面的顶板冒落,必须使永久支架与掘进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3m,如果顶板松软,这个距离还应缩短。在掘进工作面与永久支架之间,必须架设临时支架。

  必须加强工作面顶板的管理,对所有井巷均要定期检查,如发现有弯曲、歪斜、腐朽、折断、破裂的支架,必须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要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支架要有足够的强度。采用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锚喷联合支护等方法维护采场和巷道的顶板。支护要及时,不要在空顶下作业。

  ●及时处理采空区

  矿山开采应处理好采矿与空区处理的关系,采用正确的开采顺序,及时充填、支护或崩落采空区。

  ●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要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加快工作进度,减少顶板悬露时间。

  ●加强对顶板和浮石的检查与处理

  浮石是采场和掘进工作面爆破后极为常见而普遍存在的,要严格检查和情理浮石,防止浮石掉落而造成伤亡事故。可采用简易方法和仪器对顶板进行检查与观测。常用的简易方法有木楔法、标记法、听音判断法、震动法等。此外,还可采用顶板警报器、机械测力计、钢弦测压仪、地音仪等仪器观测顶板及地压活动。

  (4)巷道冒顶的处理

  巷道冒顶大多发生在岩层松软区和破碎带内,巷道冒顶的处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锚喷法

  在巷道内有压风系统,且围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锚喷法处理冒顶,不仅节省时间,节约材料,而且作业比较安全,是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方法。在处理冒顶时,要将浮石处理干净,清洗岩面,要注意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撞楔法

  撞楔法是一种超前支护法,在超前支架的掩护下,可以使巷道顶扳完全不暴露。这种方法要求每架支架均应牢固可靠,前后支架之间必须用撑柱和扒钉连结成整体。

  ●木垛法

  当冒落的范围不大,且冒落区顶板在一定时间内尚能保持平衡状态时,可采用木垛法。

  ●穿梁护顶法

  当冒顶高度不大但长度较大,用木垛法难以处理时,可采用穿梁护顶法。

  ●人工假顶法。

  当巷道冒顶严重,其他方法难以处理时,可采用钻孔注浆形成人工假顶的方法处理。

  3.火灾事故及预防

  (1)矿山火灾的分类与性质

  矿山火灾,是指矿山企业内所发生的火灾。根据火灾发生的地点不同,可分为地面灾和井下火灾两种。凡是发生在矿井工业场地的厂房、仓库、井架、露天矿场、矿仓、贮矿堆等处的火灾,叫地面火灾;凡是发生在井下硐室、巷道、井简、采场、井底车场以及采空区等地点的火灾叫井下火灾。当地面火灾的火焰或由它所产生的火灾气体、烟雾随同风流进入井下,威胁矿井生产和工人安全的,也叫井下火灾。

  井下火灾与地面火灾不同,井下空间有限,供氧量不足。假如火源不靠近通风风流,则火灾只是在有限的空气流中缓慢地燃烧,没有地面火灾那么大的火焰,但却生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这是井下火灾易于造成重大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发生在采空区或矿柱内的自燃火灾,是在特定条件下,由矿岩氧化自热转为自燃的。

  根据火灾发生的原因,可分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两种。

  ●外因火灾

  外因火灾,也称外源火灾是由外部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例如:明火(包括火柴点火、吸烟、电焊、氧焊、明火灯等)所引燃的火灾;油料(包括润滑油、变压器油、液压设备用油、柴油设备用油、维修设备用油等)在运输、保管和使用时所引起的火灾;炸药在运输、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所引起的火灾;机械作用(包括摩擦、震动冲击等)所引起的火灾;电气设备(包括动力线、照明线、变压器、电动金备等)的绝缘损坏和性能不良所引起的火灾。

  ●内因火灾

  内因火灾,也称自燃火灾,是由矿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热所引起的。内因火灾的形成除矿岩本身有氧化自热特点外,还必须有聚热条件,当热量得到积聚时,必燃会产生升温现象,温度的升高又导致矿岩的加速氧化,发生恶性循环,当温度达到该种物质的发火点时,则导致自燃火灾的发生。

  内因火灾的初期阶段通常只是缓慢地增高井下空气温度和湿度,空气的化学成份发生很小的变化,一般不易被人们所发现,也很难找到火源中心的准确位置,因此,扑灭此类火灾比较困难。内因火灾燃烧的延续时间比较长,往往给井下生产和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所以防止井下内因火灾的发生与及时发现控制灾情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外因火灾的预防

  ●外因火灾的发生原因

  在我国非煤矿山中,矿山外因火灾绝大部分是因为木支架与明火接触,电气线路、照明和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不善,在井下违章进行焊接作业、使用火焰灯、吸烟或无意、有意点火等外部原因所引起的。随着矿山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因电气原因所引起的火灾比例会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在设计和使用机电设备时,应严格遵守电气防火条例,防止因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等原因引起火灾。矿山地面火灾则主要是由于违章作业,粗心大意所致。

  引起外因火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火引起的火灾与爆炸。在井下使用电石灯照明,吸烟或无意有意点火所引起的火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电石灯火焰与蜡纸、碎木材、油棉纱等可燃物接触,很容易将其引燃,如果扑灭不及时,便会发生火灾。非煤矿山井下,一般不禁止吸烟,未熄灭的烟头随意乱扔,遇到可燃物是很危害的。据测定结果:香烟在燃烧时,中心最高温度可达650~750℃。表面温度达350~450℃。如果被引燃的可燃物是容易着火的,有外在风流,就很可能酿成火灾。冬季的北方矿山在井下点燃木材取暖,会使风流污染,有时造成局部火灾。一个木支架燃烧,它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就足够在一段很长的巷道中引起中毒或死亡事故。

  ②爆破作业引起的火灾。爆破作业中发生的炸药燃烧及爆破原因引起的硫化矿尘燃烧、木材燃烧,爆破后因通风不良造成可燃性气体聚集而发生燃烧、爆炸都属爆破作业引起的火灾。近年来,这类燃烧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直接原因可以归纳为:在常规的炮孔爆破时,引燃硫化矿尘;某些采矿方法(如崩落法)采场爆破产生的高温引燃采空区的木材;大爆破时,高温引燃黄铁矿粉末、黄铁矿矿尘及木材等可燃物;爆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可燃性气体积聚到一定浓度,遇摩擦、冲击或明火,便会发生燃烧甚至爆炸。

  必须指出:炸药燃烧不同于一般物质的燃烧,它本身含有足够的氧,无需空气助燃,燃烧时没有明显的火焰,而是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燃烧初期,生成大量氮氧化物,表面呈棕色,中心呈白色。氮氧化物的毒性比CO更为剧烈,严重者可引起肺水肿造成死亡,所以在处理炮烟中毒患者时,要分辨清楚是哪种气体中毒。在井下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炸药燃烧时生成的大量气体,因膨胀、摩擦、冲击等原因而产生巨大的响声。

  ③焊接作业引起的火灾。在矿山地面、井口或井下进行氧焊、切割及电焊作业时,如果没有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由焊接、切割产生的火花及金属熔融体遇到木材、棉纱或其他可燃物,便可能造成火灾。特别是在比较干燥的木支架进风井筒进行提升设备的检修作业或其他动火作业,因切割、焊接产生火花及金属熔融体未能全部收集而落入井筒,又没有用水将其熄灭,便很容易引燃木支架或其他可燃物,若扑灭不及时,往往酿成重大火灾事故。

  据测定结果,焊接、切割时飞散的火花及金属熔融体碎粒的温度高达1500~2000℃,其水平飞散距离可达10m,在井筒中下落的距离则可大于10m。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引火源。

  ④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电气线路、照明灯具、电气设备的短路,过负荷,容易引起火灾。电火花、电弧及高温赤热导体引燃电气设备,电缆等的绝缘材料极易着火。有的矿山用灯泡烘烤爆破材料或用电炉、大功率灯泡取暖、防潮、引燃了炸药或木材,往往造成严重的火灾、中毒、爆炸事故。随着矿山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电器设备、照明和电器线路更趋复杂。电器保护装置选择、使用、维护不当,电器线路敷设混乱往往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因火灾的预防

  ①预防明火引起火灾的措施

  为防止在井口发生火灾和污浊风流,禁止用明火或火炉直接接触的方法加热井内空气,也不准用明火烤热井口冻结的管道;井下使用过的废油、棉纱、布头、油毡、蜡纸等易燃物应放入盖严的铁桶内,并及时运至地面集中处理;在大爆破作业过程中,要加强对电石灯、吸烟等明火的管制,防止明火与炸药及其包装材料接触引起燃烧、爆炸;不得在井下点燃蜡纸作照明,更不准在井下用木材生火取暖,特别对有民工采矿的矿山,更要加强明火的管理。

  ②预防焊接作业引起火灾的措施

  在井口建筑物内或井下从事焊接或切割作业时,要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执行和报总工程师批推,并制定出相应的防火措施;必须在井筒内进行焊接作业时,须派专人监护防火工作,焊接完毕后,应严格检查和清理现场;在木材支护的井筒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部位的下面设置接收火星、铁渣的设施,并派专人喷水淋湿,及时扑灭火星;在井口或井筒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应停止井筒中的其他作业,必要时设置信号与井口联系以确保安全。

  ③预防爆破作业引起的火灾

  对于有硫化矿尘燃烧、爆炸危险的矿山,应限制一次装药量,并填塞好炮泥,以防止矿石过分破碎和爆破时喷出明火,在爆破过程中和爆破后应采取喷雾洒水等降尘措施;对于一般金属矿山,要按《爆破安全规程》要求,严格对炸药库照明和防潮设施的检查,应防止工作面照明线路短路和产生电火花而引燃炸药,造成火灾;无论在露天台阶爆破或井下爆破作业时,均不得使用在黄铁矿中钻孔时所产生的粉末做为填塞炮孔的材料;大爆破作业时,应认真检查运药路线,以防止电气短路、顶板冒落、明火等原因引燃炸药,造成火灾、中毒、爆炸事故;爆破后要进行有效的通风,防止可燃性气体局部积聚,达到燃烧或爆炸限,引起烧伤或爆炸事故。

  ④预防电气方面引起的火灾

  井下禁止使用电热器和灯泡取暖、防潮和烤物,以防止热量积聚而引燃可燃物造成火灾。正确地选择、装配和使用电气设备及电缆,以防止发生短路和过负荷。注意电路中接触不良,电阻增加发生热现象,正确进行线路联接、插头联接、电缆联接、灯头联接等。井下输电线路和直流回馈线路,通过木质井框、井架和易燃材料的场所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止漏电或短路的措施。变压器、控制器等用油,在倒入前必须很好干燥,清除杂质,并按有关规程与标准采样,进行理化性质试验,以防引起电气火灾。严禁将易燃易爆器材存放在电缆接头、铁道接头、临时照明线灯头接头或接地极附近,以免因电火花引起火灾。矿井每年应编制防火计划,内容包括防火措施、撤出人员和抢救遇难人员的路线,扑灭火灾的措施,调度风流的措施,各级人员的职责等。防火计划要根据采掘计划、通风系统和安全出口的变动及时修改。矿山应规定专门的火灾信号,当井下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通知各工作地点的所有人员及时撤出灾险区。安装在井口及井下人员集中地点的信号,应声光兼备。当井下发生火灾时风流的调度,主要通风机继续运转或反风,应根据防火计划和具体情况,做出正确判断,由安全部门和总工程师决定。离城市15km以上的大、中型矿山,应成立专职消防队;小型矿山应有兼职消防队;自然发火矿山或有瓦斯的矿山应成立专职矿山救护队。救护队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救护设备和器材,并定期进行训练和演习。对工人也应定期进行自救教育和自救互救训练。

  (3)内因火灾的预防

  ●内因火灾的发火原因

  堆积的含硫矿物或碳质页岩与空气接触时,会发生氧化而放出热量。若氧化生成的热量大于向周围散发的热量时,则该物质能自行增高其温度,这种现象就称为自热。

  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加剧,同时放热能力也因而增高。如果这个关系能形成热平衡状态,则温度停止上升,自热现象中止,并且通常在若干时间后即开始冷却。但有时在一定外界条件下,局部的热量可以积聚,物质便不断加热,直到其着火温度,即引起自燃。

  如果物质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低于周围介质所能散发的热量,则无升温自热现象。因此,物质的自热、自燃与否都是由下列三个基本因素决定的:该可燃物质的氧化特性;空气供给的条件;可燃物质在氧化或燃烧过程中与周围介质热交换的条件。第―个因素是属于物质发生自燃的内在因素,仅取决于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后两个因素则是外在因素。

  ●内因火灾发火前的征兆

  能尽早而又准确地识别矿井内因火灾的初期征兆,对于防止火灾的发生和及时扑灭火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井下初期内因火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识别。

  ①火灾孕育期的外部征兆

  属于此类的有:矿物氧化时生成的水分会增加空气的湿度,在巷道内能看到有雾气或巷道壁“出汗”,这是火灾孕育期最早的外部征兆,但并不是唯一可靠的;在硫化矿井中,当硫化矿物氧化时出现二氧化硫强烈的刺激性臭味,这种臭味标志着矿内火灾将要发生的较可靠的征兆。

  上述火灾外部征兆的出现已是矿物或岩石在氧化自热过程相当发达的阶段,因此,为了鉴别自燃火灾的最早阶段,尚需利用适当的仪器进行测定分析。

  ②矿内空气成分的分析

  矿内空气分析法是目前矿山中应用最广而且也是比较可靠的方法。该法的实质是在有自燃危险的地区内,经常系统地采取空气试样进行分析,以观测矿内空气成分的变化。根据分析结果,便可以确定自燃过程的开始及其发展动态。

  在金属矿井中,除了一氧化碳外,当矿内大气中经常地出现二氧化硫且逐渐增高时,才可作为鉴别火灾发生的必然征兆。但是SO2容易溶解于水,硫化矿在氧化自热的初期阶段它在空气中的含量微小,不易为人们的嗅觉所觉察,必须依靠气体分析法才能鉴别出来。应当注意,在很多情况下偶然遇到的孤立现象并不能作为判断火灾有无的可靠征兆。唯有在矿井巷道的空气中CO、CO2、SO2及H2S等气体的浓度稳定地上升且该区内温度出现逐渐增高等现象时,才能够被认为是内因火灾较可靠的初期征兆。

  ③矿内空气和矿岩温度的测定

  为了准确掌握自燃发展的动态与火源位置,最好将气体分析法与测温法结合起来同时进行。空气与水的温度可用普通温度计或留点温度计测定。而测定矿体和围岩的温度时,亦可用留点温度计或热电偶置于待测的钻孔内,并将钻孔口用木栓塞住。测定采空区矿岩的自热发展过程,可用远距离电阻温度计或热电偶测温法测定其中的温度变化。测定地面钻孔内的岩石温度时,可用热电偶或温度传感器测定。将同一水平面或同一垂直面所测得的各测点温度标在相应测区的水平或垂直截面图中,然后把温度相同的测点连接起来,便成为地层等温线图。根据测得的等温线图的变化,即能掌握自燃发展的动态并能大致找出火源中心位置。

  ④矿井水的成分的变化

  在硫化矿井中,从自热地区流出来的水,其成分与非自热区流出的水是不同的。因此,可以根据对水的分析来判断火源的存在。通常分析矿井水要测定下列内容:游离硫酸或硫酸根离子的含量;钙、镁、铁等离子的含量;水的PH值降低量;水温的逐渐增高数。井下水的酸性增加、铁和硫酸根等离子含量的增多,PH值的逐渐降低和水温的增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认为是硫化矿井中内因火灾的初期征兆。

  另外,还可用电测和磁测法判断内因火灾的初期征兆。电测一般用电位测量法测量由于正在进展中的火源的影响而发生在岩石中的电位。磁测法的原理就是利用地球磁场的磁性变化,由于火区的高温氧化使铁发生磁化作用,因而引起磁性变化,根据其变化大小进行判断。

  ●内因火灾的预防方法

  ①管理措施

  有自燃发火可能的矿山,地质部门向设计部门所提交的地质报告中必须要有“矿岩自燃倾向性判定”内容;贯彻以防为主的精神,在采矿设计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各矿山在编制采掘计划的同时,必须编制防灭火计划;自燃发火矿山尽可能掌握各种矿岩的发火期,采取加快回采速度的强化开采措施,每个采场或盘区争取在发火期前采完。但是,由于发火机理复杂影响因素多实际上很难掌握矿岩的发火期。

  ②开采方法方面的防火措施

  对开采方法方面的防火要求是务使矿岩在空间上和在时间上尽可能少受空气氧化作用以及万一出现自热区时易于将其封闭。主要措施有:采用脉外巷道进行开拓和采准,以便易于迅速隔离任何发火采区;制定合理的回采顺序。

  ③矿井通风方面的防火措施

  实践表明,内因火灾的发生往往是在通风系统紊乱、漏风量大的矿井里较为严重。所以有自燃危险的矿井的通风必须符合下列主要要求:应采用扇风机通风,不能采用自然通风;应使用防腐风机和具有反风装置的主要通风机,并须经常检查和试验;结合开拓方法和回采顺序,选择相应的合理的通风网路和通风方式;加强通风系统和通风构筑物的检查和管理;提高各种密闭设施的质量;尽量降低进风风流的温度。

  ④封闭采空区或局部充填隔离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可能发生自燃的地区封闭,隔绝空气进入,以防止氧化。对于矿柱的裂缝,一般用泥浆堵塞其入口和出口,而对采空区除堵塞裂缝外,还在通达采空区的巷道口上建立密闭墙。

  ⑤黄泥注浆

  向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内因火灾的采空区注入泥浆是一个主要的有效的预防和扑灭内因火灾的方法

  ⑥阻化剂防灭火

  阻化剂防灭火是采用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溶液或乳浊液喷洒在矿柱、矿堆上或注入到采空区等易于自燃或已经自燃的地点,降低硫化矿石的氧化能力,抑制氧化过程。这种方法对缺土、缺水矿区的防灭火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常用的阻化剂有氯化钙、氯化镁、熟石灰(氢氧化钙)、卤粉、膨润土及水玻璃(硅酸钠)磷酸盐等无机物,以及某些有机工业的废液,如碱性纸浆废液、炼镁废浓、石油副产品的碱乳浊液等。

  4.水灾事故及预防

  矿山采掘活动总会直接或间接破坏含水层,引起地下水涌入矿坑,从此种意义上讲,矿坑充水难以避免。但是,防止矿坑突水,尽量减少矿坑涌水量,以保证矿井正常生产不仅可能也是必须做到的。井下防水就是为此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措施。根据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和采掘工作要求不同,井下防水措施也不同。如超前探放水、留设防水矿柱、建筑防水设施以及注浆堵水等。

  (1)超前探放水

  它是指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段施工井巷时,先于掘进,在坑内钻探以查明工作面前方水情,为消除隐患、保障安全而采取的井下防水措施。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是矿山采掘施工中必须坚持的管理原则。通常遇到下列情况时都必须进行超前探水:掘进工作面临近老窑、老采空区、暗河、流砂层、淹没井等部位时;巷道接近富水断层时;巷道接近或需要穿过强含水层(带)时;巷道接近孤立或悬挂的地下水体预测区时;掘进工作面上出现有发雾、冒“汗”、滴水、淋水、喷水、水响等明显出水征兆时;巷道接近尚未固结的尾砂充填采空区、未封或封闭不良的导水钻孔时。

  (2)留设防水矿(岩)柱

  在矿体与含水层(带)接触地段,为防止井巷或采空空间突水危害,留设一定宽度(或高度)的矿(岩)体不采,以堵截水源流入矿井,这部分矿岩体称作防水矿(岩)柱。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考虑留设防水矿柱:

  ●矿体埋藏于地表水体、松散孔隙含水层之下,采用其他防治水措施不经济时,应留设防水矿柱,以保障矿体采动裂隙不波及地表水体或上覆含水层。

  ●矿体上覆强含水层时,应留设防水矿柱,以免因采矿破坏引起突水。

  ●因断层作用,使矿体直接与强含水层接触时,应由设防水矿柱,防止地下水渗入井巷。

  ●矿体与导水断层接触时,应留设防水矿柱,阻止地下水沿断层涌入井巷。

  ●井巷遇有底板高水头承压含水层、且有底板突破危险时,应留设防水矿柱,防止井巷突水。

  ●采掘工作面邻近积水老窑、淹没井时,应留设防水矿柱,以阻隔水源突入井巷。

  (3)构筑水闸门(墙)

  水闸门(墙)是大水矿山为预防突水淹井、将水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构筑的特殊闸门(墙),是一种重要的井下堵截水措施。水闸门(墙)分为临时性的和永久性的。

  为了确保水闸门(墙)起到堵截涌水的作用,其构筑位置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水闸门(墙)应构筑在井下重要设施的出入口处,以及对水害具有控制作用的部位。目的在于尽量限制水害范围,使其他无水害区段能保持正常生产,或者有复井生产和绕过水害地段开拓新区的可能。

  ●水闸门(墙)应设置在致密坚硬、完整稳定的岩石中。如果无法避开松软、裂隙岩石,则应采取工程措施,使闸体与围岩构成坚实的整体,以免漏水甚至变形移位。

  ●水闸门(墙)所在位置不受邻近部位和下部阶段采掘作业的影响,以确保其稳定性和隔水性。

  ●水闸门应尽量构筑在单轨巷道内,以减少其基础掘进工程量,并缩小水闸门的尺寸。

  ●确定水闸门位置时,还需考虑到以后开、关、维修的便利和安全。

  ●水闸门或水闸墙是矿山预防淹井的重要设施,应将它们纳入矿山主要设备的维护保养范围,建立档案卡片,由专人管理,使其保持良好状态。在水闸门和水闸墙使用期限内,不允许任何工程施工破坏其防水功能。在它们完成防水使命后予以废弃时,应报送主管部门备案。

  ●水闸门使用期间,应纳入矿区水文地质长期观测工作对象,对其渗漏、水压以及变形等情况定期观测,正确记录。所获资料参与矿区开采条件下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特征的评价分析。

  (4)注浆堵水

  注浆堵水是指将注浆材料(水泥、水玻璃、化学材料以及粘土、砂、砾石等)制成浆液,压入地下预定位置,使其扩张固结、硬化,起到堵水截流,加固岩层和消除水患的作用。

  注浆堵水在矿山生产中的应用范围涉及以下几方面。

  ●井筒注浆堵水。在矿山基建开拓阶段,井筒开凿必将破坏含水层。为了顺利通过含水层,或者成井后防治井壁漏水,可采用注浆堵水方法。按注浆施工与井筒施工的时间关系,井筒注浆堵水又可分为井筒地面预注浆、井筒工作面预注浆、井筒井壁注浆。

  ●巷道注浆。当巷道需穿越裂隙发育,富水性强的含水层时,则巷道掘进可与探放水作业配合进行,将探放水孔兼作注浆孔,埋没孔口管后进行注浆堵水,从而封闭了岩石裂隙或破碎带等充水通道,减少矿坑涌水量,使掘进作业条件得到改善,掘进工效大为提高。

  ●注浆升压,控制矿坑涌水量。当矿体有稳定的隔水顶底板存在时,可用注浆封堵井下突水点,并埋设孔口管,安装闸阀的方法,将地下水封闭在含水层中。当含水层中水压升高,接近顶底板隔水层抗水压的临界值时(通常用突水系数表征),则可开阀放水降压;当需要减少矿井涌水量时(雨季、隔水顶底板远未达到突水临界值、排水系统出现故障等),则关闭闸阀,升压蓄水,使大量地下水被封闭在含水层中,促使地下水位回升,缩小疏干半径,从而降低了矿井排水量,可以缓和以致防止地面塌陷等有害工程地质现象的发生。

  ●恢复被淹矿井。当矿井或采区被淹没后,采用注浆堵水方法复井生产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注浆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于找准矿井或采区突水通道位置和充水水源。

  ●帷幕注浆。对具有丰富补给水源的大水矿区,为了减少矿坑涌水量,保障井下安全生产之目的,可在矿区主要进水通道建造地下注浆帷幕,切断充水通道,将地下水堵截在矿区之外。

  5.机械伤害事故及预防

  (1)机械伤害的原因

  机械伤害和其他事故一样,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者是某些失误而造成不安全的行为,以及没有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而得不到良好的保护。

  ●设备安全性能不好,是指机械设备先天不足,缺乏安全防护装置,结构不合理,强度达不到要求;或者设备安装维修不当,不能保持应有的安全性能。

  ●工作场所环境不良。机械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好,如空间狭窄、照明不良、噪声大、物件堆放杂乱等,会妨碍作业人员的工作,容易引起操作失误,造成对人员的伤害。

  (2)机械伤害预防措施

  ●正确行为

  要避免事故的发生,首先要求作业人员的行为要正确,不得有误。为此,要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并要严格对操作者进行岗位培训,使其能正确熟练地操作设备;要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对于在设备开动时有危险的区域,不准人员进人。

  ●良好的设备安全性能

  设备本身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和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点:操纵机构要灵敏,便于操作;机器的传动皮带、齿轮及联轴器等旋转部位都要装设防护罩壳;对于设备的某些容易伤人或一般不让人接近的部位要装设栏杆或栅栏门等隔离装置;对于容易造成失足的沟、堑,应有盖板;要装设各种保险装置,如缓冲装置、限位装置等,以避免人身和设备事故;要装设各种必要的报警装置;各种仪表和指示装置要醒目、直观、易于辨认;机械的各部分强度应满足要求,安全系数要符合有关规定;对于作业条件十分恶劣,容易造成伤害的机器或某些部件,应尽可能采用离机操纵或遥控操纵,以避免对人员伤害的可能性。

  ●良好的作业环境条件

  要为设备的使用和安装、检修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如设备所处的空间不能过于狭小,现场整洁,有良好的照明等,以便于设备的安装和维修工作顺利进行,减少操作失误而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加强维修工作

  要保证设备的安全性能,除了要设计、制造安全性能优良的设备外,设备的安装、维护、检修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移动频繁的采掘和运输设备,更要注意安装和维修工作质量。

  6.电气伤害事故及预防

  (1)矿山电气事故种类

  矿山电气事故包括电气设备及线路事故、电流及电击伤害事故、电磁伤害事故、雷电事故、静电伤害事故、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电气事故引发的爆炸火灾事故等6种。

  (2)触电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触电事故的具体原因及预防措施大致可归纳为下列15种情况。

  ●在变配电装置上触电。这类事故的发生多为电气工作人员祖心大意、违章作业,没有执行工作票和监护制度,没有执行停电、验电、放电、装设地线、悬挂标志牌及装设遮拦等规定,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所致。为防止这类事故,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时落实安全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

  ●在架空线路上触电。这类事故多为当停电操作时,电气工作人员没有做好验电、放电及跨接临时接地线工作;当带电作业时,带电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或监护不力所致。这类触电一般伴有摔伤。预防这类事故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时落实安全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

  ●在架空线路下触电。这类事故多发生于非电气工作人员,如高处作业误触带电导线,金属杆及潮湿杆件触及带电导线或吊车臂碰及导线,导线断落后误触或碰及人身。预防措施:当在架空线路下及周围作业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严禁在架空线路附近竖立高金属杆或潮湿杆件,恶劣天气时应避开架空线路。

  ●电缆触电。这类事故一般是由电缆受损或绝缘击穿,挖土时碰击,带电情况下拆装移位,电缆头放炮等所致。预防措施:电缆应加强巡视检查,周期进行检测,禁止在电缆沟附近挖土,运行的电缆在检修时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必须落实安全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

  ●开关元件触电。这类事故多由于元件带电部位裸露、外壳破损、外壳接地不良,以及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粗心大意所致。预防措施:加强巡检,定期进行检修,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措施。

  ●盘、柜、箱触电。这类事故为设备本身制造上有缺陷或接地不良、安装不当所致,有的则为违反操作规程、粗心大意所致。预防措施:加强巡检,定期进行检修,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措施。此外要加强盘柜制造上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质量标准,满足防潮、防尘、防火、防爆、防触电、防漏电等要求,电气工作人员对有严重缺陷的盘柜可拒绝安装,并加强对盘柜的测试工作。

  熔电器触电。这类事故多为违反操作规程,高压无安全措施及监护人所致。预防措施同变配电装置触电预防。

  ●携带式照明灯(手把灯)触电。这类事故多为没有采用安全电压(36V以下)或行灯变压器不符合要求、错接等。预防措施:携带式照明灯安装后应测试其灯口的电压,非电气工作人员不得安装电气设备。

  ●手持电动工具、移动式电气设备、携带式电气设备触电。这类事故发生多为设备本身破损漏电、接线错误或接地不良、导线破损漏电所致。预防措施;加强手持、携带、移动电气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接线必须由有经验的电气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电动起重机械触电。这类事故一般为误操作或带电修理所致,也有由于漏电所致。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巡检、维修保养及周期检查工作。

  ●临时用电触电。这类事故多为乱接乱拉、管理不善、超负荷运行、野蛮施工、接地不良、强行用电所致。预防措施:临时用电必须按国家临时用电规程执行,严格管理,禁止乱接乱拉。临时用电的安装应由企业安全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作业现场非电气的金属物件带电触电。这种意外触电,多为系统接地不良或电气绝缘损坏所致。预防措施:系统接地必须良好,加强接地系统和线路的巡视检查及测试,及时修复。

  ●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带电触电。这类事故多为接地不良造成或电气设备的漏电跳闸、绝缘监察、保护装置选择不当、调整过大所致。预防措施:系统接地必须良好,加强接地系统和线路的巡视检查及测试,及时修复;加强系统电气设备的巡视检查、维护保养。

  ●生产工艺操作触电。这类事故多为违反操作规程、设备线路陈旧待修、保护装置不完善、接地不良所致。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维护保养,调整保护装置。

  ●其他意外触电。这类事故多在架空线路断线、杆倒、电缆严重漏电或者自然灾害造成电气设备损坏、线路断裂时,人们误人危险区域造成。预防措施:严格设计,规范安装,加强巡视检查和维修检修,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技术水平,普及电气知识,完善管理。
 


马鞍山市安全生产协会 © 版权所有 皖ICP备0902788888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以上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及以上  您是第 27005 位访客 今日访问量:71 当前在线人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