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马鞍山市安全生产协会网站!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  2014-11-06   作者:     访问量:251 

 

                                    作者:马 鑫    工作单位:马鞍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摘  要:应急救援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有效补充,是防范事故灾害,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一环,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应急救援的历史和现状,然后从哲学角度对应急救援进行了系统分析。文章表明要用辩证、唯物的哲学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事故灾害与应急救援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应急救援工作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急救援,哲学,事故灾害,安全生产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速度举世瞩目。2003―2005年处于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的高峰,经过努力,我国已经越过事故发生的最高点正在快速下降[1],但是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发展不平衡,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相对落后,工业结构和布局不甚合理,此外,社会生产活动和交通运输规模的急剧扩大,高耗能、高耗材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使得我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2013年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309295起,死亡69434人。2013 年6 月3 日,吉林德惠“6•3”特大火灾事故,造成121 人死亡。2013 年11 月22 日,山东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造成62 人死亡。2014 年3 月1 日,晋济高速公路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造成31 人死亡、9 人失踪。
   上述事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事故灾害面前,最宝贵的是人的生命,应急救援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接连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  应急救援的历史和现状
     应急救援是事故灾害的双生子,亘古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救援模式和救援方法不断改变,但是救援的核心理念是不变的,都是尽快救出尽可能多的人员。古时候发生事故灾害后,由于交通和通信的限制,信息无法传出,因此大都是自救互救,缺乏统一专业的救援队伍。据《宋史》记载,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人口超过150万,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常发火灾,损失严重,因此宋仁宗为及时发现火警,在都城里建立了望火楼,并且挑选精干军士,成立专门负责防火救活的机构[3],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专业消防队,而这个机构专门负责都城内的火灾救援,不从事其它事故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认知的大幅提升,如今的事故灾害救援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救援力量,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涵盖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油气田开采以及消防、铁路、民航、核工业、道路交通等行业或领域。在煤炭储量多、产量集中、事故多发、区域面积大、救援环境差等地区,依托大型矿山企业和相关单位建设7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14支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依托中央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65个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其中煤矿、非煤矿山应急救援基地23个,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28个,油气田开采应急救援基地7个,铁路隧道应急救援基地3个,水上搜救基地2个,旅游应急救援基地1个,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指导中心1个。截至2013年底,全国现有专职矿山救援队伍463支2.8万人,兼职救援队伍2782支2.7万人,危化救援队伍369支4.6万人,消防救援队伍15万人,海上搜救1.5万人,铁路2万人。
其次是救援装备,从单纯依靠人力和简单工具的物理救援,发展到依靠先进科技和各种工具的综合救援,目前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已经具备了运输吊装类、侦测搜寻类、灭火与气体排放类、排水类、钻进掘进与支护类、培训演练类、通信指挥类等七大类救援装备,以及井下被困人员定位装备、灾区探测机器人、矿井穿岩透地通信装备、区域预测预警技术等新科技救援产品。2011年和2012年,财政部投资19.73亿元,支持全国31个救援基地的建设,2013年国家发改委投资14亿元,为国家级救援队配备了七大类709台(套)装备。
   3 应急救援的哲学思考
    时至今日,人类的技术和科技水平已经大为提高,但各类事故灾害依然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科技的发展只能减轻而无法完全消除事故灾害对人类的伤害。公元62年2月5日发生在古罗马坎帕尼亚省的地震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技术也最为先进的罗马帝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引起了哲学家Seneca的注意,他说:“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想到不可预料的事情;平静,不过是历次混乱之间的间歇,没有什么是可靠的,即便是我们双脚依凭的大地[5]。”Seneca已经意识到了事故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但他把事故灾害的发生归结为命运之神的安排,这具有当时的历史局限性。
因此,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3.1事故灾害与人类的关系
    事故灾害指由于事故的行为人出于故意或过失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和有关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造成物质损失或者人员伤亡,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或内部单位,或居民社区的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危害的事故。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安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事故灾害的发生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1)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拥有自身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遵循而不能违背。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时首先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而不能破坏自然,否则我们就会遭受各种事故灾害对我们的惩罚。
    (2)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包含事故灾害在内,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事故灾害大多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但它们的发生和发展往往表现为缓慢孕育、突然爆发、逐渐消退的渐变过程,这充分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因此在人们改造自然及从事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趋利避害,尽量将事故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3)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故灾害也一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各类事故灾害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产物,事故灾害的致灾因子不仅包含纯自然作用,也包含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作用。
    (4)一分为二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一些事故灾害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危害,但也存在着为人们所利用的可能性。例如:台风能够减缓现已十分严峻的全球水荒;雷电能杀死大气中的致病微生物,并且产生大量的臭氧,补充大气臭氧层的损耗。包尔生在《伦理学体系》中对灾害的积极意义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洪水教会我们筑坝,冰雹教会我们保险,地震教会我们公共救济。”恩格斯也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害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
   3.2  事故灾害的基本特征
    事故灾害具有因果性、随机性和潜伏性的基本特征。
     事故灾害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防范。
     事故灾害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此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
     事故灾害的潜伏性表现为事故表面上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在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统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一旦有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发生。掌握事故潜伏性对有效预防事故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3.3  事故灾害的应急救援
     面对事故灾害,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实施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3.3.1  人道主义前提
     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广义的人道主义指社会思想中一种进步的观点或潮流。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既是把人看作最高价值和目的本身的一种世界观,也是实现这种世界观的一种具体社会过程。从哲学上讲,应急救援是基于人道主义对受助者作出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援和救助工作,主要目的是拯救生命,舒缓不幸状况,以及维护人类尊严。
    3.3.2  技术工具的方法效应
    面对各类事故灾害,实施快速有效的应急救援离不开先进的救援技术和可靠的救援工具。目前,尽管我国的应急救援能力已经大幅提升,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救援工具和救援方法上仍然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国内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救援装备的能力仍然不足,需要广大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和实验来不断提升我国应急救援技术的科技水平。
    3.3.3  应急救援的辨证关系
    (1)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在事故灾害面前,要重视精神的力量,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并且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事故灾害的应急救援活动是个复杂的矛盾体系,我们需要在该体系中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点,这个重点就是人员救治。应急救援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要在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4  结论
     应急救援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有效补充,是防范事故灾难,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一环,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理论高度和哲学角度来认识应急救援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参考文献:
[1] 李毅中. 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和本质安全型企业[EB/OL]. (2014-05-28)[2014-06-15].http://www.51benan.com/a/201405/219998.html
[2] 腾讯新闻. 习近平: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EB/OL]. (2013-06-08) [2014-05-27]. http://news.qq.com/a/20130608/000235.htm
[3] 刘绍义. 北宋的专业消防队. 政府法制, 2012, 14: 7.
[4] 高广伟. 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5] 阿兰•德波顿. 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哲学思考. 金融时报中文版, 2008年5月28日.
[6] 百度百科. 事故灾害. [EB/OL]. (2013-12-19) [2014-05-23].
http://baike.baidu.com/view/9107849.htm?fr=Aladdin
[7] 徐保风. 论灾害的伦理二重性. 重庆社会科学, 2005,02: 55-58.
[8] 百度百科. 人道主义. [EB/OL]. (2013-05-06) [2014-05-28].
http://baike.baidu.com/view/80813.htm

 

 


马鞍山市安全生产协会 © 版权所有 皖ICP备0902788888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以上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及以上  您是第 27005 位访客 今日访问量:71 当前在线人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