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马鞍山市安全生产协会网站!

从黎巴嫩港口爆炸救援响应看国际救援力量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  2020-09-17   作者:     访问量:10 

从黎巴嫩港口爆炸救援响应看国际救援力量发展趋势

中国应急管理

从黎巴嫩港口爆炸救援响应

看国际救援力量发展趋势

■ 傅杰

当地时间9月10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的一处存有油和轮胎的仓库起火。据路透社报道,一名目击者看到,大火在贝鲁特港口区燃起,天空中升起一大股黑烟。军方消息人士透露,火灾发生地点位于自由贸易港区域。就在1个多月前,贝鲁特港口区发生一场大爆炸,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关链接

黎巴嫩爆炸案最新调查结果:仓库除硝酸铵还存放大量烟花爆竹!

黎巴嫩大爆炸后,我国又有新行动! 还有这些反思声音

25万至30万人无家可归背后,黎巴嫩爆炸真相正慢慢揭晓

已致78死4000伤,黎巴嫩官方证实2700余吨硝酸铵爆炸



协调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当地时间8月4日18时许,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贝鲁特港口区域内,一座存放大量硝酸铵的仓库发生爆炸。爆炸导致至少190人死亡、6500多人受伤,超过20万人无家可归,几百人失踪。随后,黎巴嫩通过联合国平台发出了国际救援呼吁,联合国相关机构积极协调,俄罗斯、法国等国第一时间派出队伍,参与了事故救援。事故发生后,黎巴嫩政府宣布贝鲁特进入为期半个月的紧急状态,随即延长至9月18日。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式扩散,特别规定于8月21日开始为期2周的“封锁期”。

此次事故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后,按照联合国机制开展救援的一次典型案例,其中联合国搜索与救援咨询团(简称INSARAG)的国际灾害救援响应机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过去30年来,各类救援行动经验不断总结固化和提炼的结果。与此同时,从事故的响应中也可以看出国际救援行动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

事故发生后,联合国搜索与救援咨询团迅速反应,配合黎巴嫩政府及时发布了呼吁国际救援的消息。此后,共有13个国家的23支救援队或医疗队,通过联合国的虚拟行动中心(VO)平台协调参与了救援行动。联合国人道主义工作机制还调动了十余名有资质的“灾害评估队员”(简称UNDAC队员)开展灾情评估,国际救援队伍(USAR)、医疗队伍(EMT)等响应快速高效,抵离接待中心(RDC)和行动协调中心(UCC)等协调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罗斯救援队在事故现场进行搜救

国际救援响应快成效好



事故发生后,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医疗队(Ⅱ型医疗队,名称为战地医院)率先在VO平台响应并关注事态发展,随后俄罗斯救援队(RUS-1)也关注了灾情,拟共派出80人,携5只搜救犬。2支队伍均拟定由伊尔-76型飞机,采取人货混装方式,投送到现场所在地区的机场。

8月5日,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在其网站上对外发布消息,第一批56名救援人员和部分装备随第一架伊尔-76运输机开赴贝鲁特,包括救援人员、医生以及建设一所战地医院的必备物资。8月6日,第二批人员和装备出发,包括15名防疫专家、足量防疫装备以及建设一个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的所需物资。

根据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网站的信息,俄方此次共派出了事故救援和处置专家160余人,包括重型国际救援队、战地医院和防疫检测等三个主要功能模块,先后分乘5架飞机,在第一时间到达贝鲁特,总工作时间为10天。俄方专家分三班不间断地在爆炸中心现场及周边区域连续工作,主要开展了搜索伤亡人员、医疗救助和心理干预等工作。具体有:开展搜救工作,在核心现场,使用搜救犬对3100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详细的搜索,同时对26000平方米的区域通过无人机进行排查,搜索过程中,发现和转移了10具遗体;开展医疗救护工作,战地医院对外开放,共收治了575名受伤人员,包括70名儿童,主要伤情为扎伤和划伤,在此基础上,还有62人接受了紧急情况部心理专家的疏导和干预,包括13名儿童;开展防疫检测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5名防疫专家为救援队携带了防护服等装备,在现场确保队伍防疫安全的同时,还开展了新冠样本检测248例。俄方还通过联合国世卫组织等人道主义机构,向黎巴嫩提供了6.5吨医疗物资,可用来保障600余台外科手术的物资需要。

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在爆炸发生24小时内,第一架飞机起飞,随后又分批投送人员和装备,总共出动了5架飞机,虽然并非根据联合国搜索与救援咨询团指南规定的“全要素”,而且防疫人员还是外部门“增援”的,但都是结合救援需要派出的,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与俄紧急情况部日常队伍的战备管理、协调机制和行动能力建设是分不开的。

另外,法国所属的多支队伍对于VO信息关注和响应迅速,内容专业、全面,他们出动的队伍规模不大,任务也以专家评估和救援犬支援为主,重要的是及时出现在现场,先派出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小队到达,侦察评估也可以指导当地队伍工作,如果任务需要,后续会以增援形式继续派出队伍。

意大利此次根据现场需要,派出了4名CBRN(核生化放)处置专家和侦检装备,承担现场周边空气成分监测等专项任务,这些灵活的出队方式,结合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在未来值得学习和借鉴。

8月9日,黎巴嫩国防部作为事故处置的牵头部门,召开了事故发生以来的第一次救援工作国际会议,各国救援队伍代表参会。随后,黎巴嫩方面宣布事故的救援工作阶段结束。



未来要适应灾情多样化的需要



快速响应机制和任务导向模式让队伍占有先机和主动。此次事故救援过程中,意大利、法国和俄罗斯等欧洲国家救援队伍响应迅速,这除了与地缘政治背景相关联外,队伍的行动能力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任务能力多元化是联合国搜索与救援咨询团30年来的新导向。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疫情蔓延等因素影响,联合国搜索与救援咨询团体系下救援队面临的灾情从最初的地震救援到呈现出多样化的新特点,从飓风、洪水到爆炸和疫情,联合国人道主义办公室在总结联合国搜索与救援咨询团建立30周年经验的时候,也提及未来将是灾情多样化的时代。这种变化对救援队的能力建设和指挥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队伍要拓展相关职能,通过培养人员和引进装备,具备相关救援能力。比如,去年莫桑比克救援过程中,需具备水域甚至是海域搜救和人员转移能力;黎巴嫩事故处置中,现场需要救援队配合当地消防员灭火,以及全过程加强化学危险物质侦检等能力;二是加强指挥协调能力建设。联合国搜索与救援咨询团联络协调体系,现在越来越被各国所接受,并且在救援现场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一些新的更复杂的灾种,指挥协调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和行动经验,对于任务评估、协调、安全等方面有一定理解基础,才能有效地进行协调,不会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

投送能力是保证队伍行动的决定因素。此次俄罗斯救援队一共派出了5架飞机,运输了160余人和大量物资,甚至将战地医院和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也投送到救援现场。随着救援任务的多样化,装备运输保障方面新需求和超长超大的装备,如舟艇、车辆和装配式医院等可能需要携带。因此,在运输保障能力方面,要考虑更大的运输能力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人货混装和实现超大超长装备的携行和投送。我国的大型运输机运-20等平台,在开展防疫战斗过程中,实现了国内和周边国家的人员和物资投送,未来如果能够形成快速投送救援队伍和装备物资的能力,将大大提高我国救援队伍在全球范围内的行动能力。

“防疫+”环境的长期存在挑战救援安全。此次黎巴嫩救援初期到达的队伍,由于没有与受灾国政府达成一致,被要求到达后先隔离,并全部接受核酸检测,结果正常后才能开始进行救援行动。这无疑对救援行动的开展造成很大影响。后经过协调,黎巴嫩政府同意具有核酸检测报告的队伍,免检核酸进行救援。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编辑:徐思萌


中国应急管理报 新媒体中心 编辑:孟德轩


马鞍山市安全生产协会 © 版权所有 皖ICP备0902788888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以上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及以上  您是第 27005 位访客 今日访问量:71 当前在线人数:4